中國內地西部多為山川和高原,以往發展較為緩慢的交通及物流基建增加物流成本,影響經濟發展競爭力。惟國家發展改革委於2019年宣佈《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下稱《規劃》),通過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改善西部地區交通及物流基建,加快西部地區之間連接「一帶一路」的紐帶作用,加強陸海雙向開放,推動西部經濟發展。
促進陸海內外聯動 東西雙向互濟
2019年8月,《規劃》確定陸海新通道的定義 — 位於我國西部地區腹地,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形成貫穿西部內陸腹地、聯通中南半島、東盟地區、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對外開放重要通道。
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發佈《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要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陸海新通道等重大工程,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路。
西部陸海新通道以鐵海聯運班列、國際鐵路聯運班列、跨境公路班車等形式,有效連接「一帶一路」及長江經濟帶,並以重慶的國際物流樞紐園及果園港為中轉樞紐,以欽州港為出海口,實現與中歐、中亞鐵路、長江黃金水道 (長江水運通道) 及國際海運網的無縫連結,加強中國內地與中南半島、孟中印緬、新亞歐大陸橋、中國內地與中亞及西亞等國際經濟走廊的聯繫互動,使西部陸海新通道成為促進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橋樑和紐帶。
目前,陸海新通道建設與香港展開初步合作,在繼新加坡、越南之後,陸海新通道將第三個國際貨物集散中心落戶香港,為其形成全球性物流網路建立堅實基礎。
香港位處亞太地區中心,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加上擁有優良的深水港和全世界最繁忙的集裝箱碼頭,是世界第三大貨櫃港,全球航運輻射力非常強。陸海新通道將內地貨物經香港出口全球,可提高物流效率,節省時間和資金成本。此外,通過香港國際貨物集散中心,內地可與更多國際海洋航線進行匹配。依託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模式,香港自由港的作用延伸至內地,成為內地對外開放的門戶,通過貨物流轉、集散分撥,進一步促進香港和內地貿易的互聯互通。
加快重慶經濟發展
今年初,新冠肺炎爆發,全球經濟活動放緩,但隨著全國疫情成功受控,陸海新通道運行情況亦呈現先降後升趨勢。據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統計,今年首10個月,其鐵海聯運班列 (重慶至欽州) 開行982列,同比增長29.72%;運輸箱量49,380標箱,同比增長30.52%。跨境公路班車(重慶至東盟)開行2,168車,同比增長145%,其中去程2,062車,運輸國際標準箱4,640個,回程106車,運輸國際標準箱238個;共運輸國際標準箱4,878個,同比增長145%。國際鐵路班列(重慶至河內)開行130列,同比增長132%,其中去程37列,回程93列。
同時,區內通道網路亦不斷拓展。自2019年,青海、貴州、蘭州、達州、南充等省際集結班列相繼開行,今年重慶又新增涪陵始發班列及長壽集結班列,與團結村、小南埡、魚嘴等形成「一主兩輔多節點」的始發集結體系。
隨著全球供應鏈服務範圍進一步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可輻射94個國家及地區合共248個港口,並將開行印度、印尼、菲律賓等訂製化專列,以滿足特色商品進出口需求。
提高運輸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
據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指,西部陸海新通道有助提高運輸效率,尤其是直航定時、定點、定班,大大降低整體物流成本。該公司引述,內地第一家位於重慶並向越南出口摩托車的企業,自2004年研發生產沙灘車及全地形車,並以歐美出口業務為主。今年以來,該公司在越南工廠生產的零配件,均通過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出口,相較以往的江海聯運方式節省約15天;陸海新通道的時效及綜合成本優勢,確保越南工廠的生產供應鏈穩定與安全,並提高該公司產品在歐美的競爭力。
按照《規劃》,到2025年,重慶、成都分別經貴陽、懷化、百色至北部灣港 (欽州港、北海港、防城港 ) 的三條鐵路運輸線路將基本形成,並實現集裝箱班列每日開行,與中歐班列保持有效連接,共同形成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主通道,並達年運輸超過50萬箱的目標;到2035年,西部陸海新通道全面建成。
在會議第一天(11月17日),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 市場部主管 劉利冰將於中午12時至12時15分的「市場解碼」環節,就「共建陸海新通道 共用發展新機遇」分享深入見解。而陸海新通道亦會參與本屆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 (ALMAC Online),並列為地區展示之一。立即利用網上商業配對,於會議期間登入網上平台,以全新商務聯繫功能「商•諮」與他們建立聯繫!